孩子为什么总是不理人?儿童孤独症都有哪些早期征象?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

作者:付熙  审核:欧建君 沈屹东 来源: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孩子为什么一直没有眼神对视?”

        “孩子还不能说话是什么原因?”

        “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得了孤独症啊?”

            大部分家长都会问到上面三个问题,那么这篇文章就来给您答疑解惑。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有孤独症?孤独症的早期症状又有哪些呢?

            大多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会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明显、典型的异常表现。过去一般认为孤独症起病于3-4 岁,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同时有更多更细致、全面的临床评估工具投入使用,孤独症患者一些更早期的临床症状能够识别出来。

          目前临床医生已可在幼儿18 个月左右时做出较为可靠的诊断。而作为家长,了解以下这些症状对及早发现孤独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孤独症领域的临床专家们根据经验以及目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发进展,在2017年经过讨论达成了“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在这个共识中,总结了孤独症五个最常见的早期行为特征,简称为“五不”。

        1.不(少)看

        指眼神接触异常,这可能是很多家长都注意到了的问题,孤独症患儿早期就开始表现出对一些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缺乏或减少视觉注视,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有些孤独症患儿即使可以对话,但是面对面注视仍然不正常。

        2.不(少)应

        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孤独症表现之一;共同注意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部分孤独症患儿在14~15月龄就表现出与共同注意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

        3.不(少)指

        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孤独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4.不(少)语

        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尽管一些其他发育行为障碍也多表现有语言发育延迟,但也一定要考虑孤独症的可能。

        5.不当

        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孤独症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看了以上的“五不”行为之后,根据儿童的年龄,可根据以下的预警征象进行筛查。“五不行为之后,根据儿童的年龄,可根据以下的预警征象进行筛查。

       如果您发现孩子可能存在上面提到的这几个问题,那么建议尽早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童神经发育专科就诊,由医生进行更细致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徐秀,邹小兵,李廷玉.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12):890-897.

[2]沈屹东. 儿童孤独症孕产期危险因素及早期临床表现的系列研究[D].中南大学,2017.


附:0-3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诊断干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