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COVID-19疫情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学科和技术优势,面向全社会人群,针对疫情引起的心理伤害和创伤后应急障碍,推出一系列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举措,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主动作为、积极响应。充分发挥湖南省精神医学中心的学科优势,数名精神心理专家积极响应,多次主动召开专家研讨会,研讨心理援助方案,率先组织制定了《重大突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精神障碍诊治流程和路径专家建议》,参与制定了《精神药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使用建议》,并对国家卫健委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进行了解读。同时向中国科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递交请战书。快速组建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223人)并通过现场和视频进行规范化督导培训十余次。利用电视电话、远程会诊、互联网+等模式扩大心理援助服务覆盖面。主动开展疫情对一线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精神心理健康影响的调研,为开展精神心理干预提供最前沿的数据支持,并在精神科权威期刊The Lancet Psychiatry上发表通讯稿,呼吁加强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

        二.是专业服务、取得实效。湖南精神医学中心坚持以科学、专业、权威为指导思想,以疫情防控心理服务为抓手,以保证医疗安全为基础积极开展心理援助服务。组织省内88名精神心理专家,依托湘雅二医院的网络热线平台,四十余天累计处置各类健康咨询、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1400余例,转介率约3%,成功处置23例高危来电,回访满意率高。与企业合作,迅速开通了面向全国的“全国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平台”,并组织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单位100余名精神心理专家入驻平台,免费为全国医护人员和普通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已累积服务2283人次。

        三.是科普宣传、普及群众。积极开展科普宣传,让大众认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反应,积极配合做好全民疫情防控同时,做好自我心理防护与疏导。于1月30日至2月8日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了10场科普宣教,观看量高达600万人次;在武汉,针对新冠肺炎病友和一线医务人员,组织编写《走进方舱》和《走出方舱(医护、病友版)》心理援助手册。针对社会大众,组织编写应急科普图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众防护与心理疏导》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问答》。针对青少年学生群体制作《开学第一课》中小学疫情防控心理微课系列视频课,获得社会好评。同时湖南精神医学中心密切联系宣传媒体,及时发布心理健康培训课程、心理援助新闻与纪实、防疫科普宣传等稿件累计50余篇,并录制居家音乐放松及瑜伽放松疗法的音频共2条,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四.是精锐驰援、决战一线。 2月21日,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要求,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主任带队,向武汉派出国家心理医疗队(共50人,近1/3为高级职称专家,国内最多)。在鄂工作期间,湖南精神医学中心的精神心理专家提出国家心理医疗队驰援武汉任务的三个角色定位,一是作为精神心理科医生加入与其他医务人员的联络会诊;其次是对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心理支持,需要时一对一心理支持;其三是针对一线医务人员进行患者心理支持方面的培训或科普。将心理服务理念融入非精神科临床服务中,救治新冠肺炎的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服务;预防和处置心理应激相关风险事件和急诊。并提出关注PTSD预警因素,建议制定方案实施分级干预,促进人工智能化设备研发用于疫情下的心理服务。

驰援武汉期间累计心理查房(巡诊)1392人;联络会诊人数202人;向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疏导等心理服务共6300余人次,举办团体培训和干预30余场次,赠送科普书籍400多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3月10日飞赴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的指示:“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心理医疗队于2020年3月12日派出一支五人心理小组从武汉市前往仙桃市,为仙桃市的一线防控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