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评估与心理干预方向
牵头人:朱熊兆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所前任所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中心前任主任 , 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分会副理事长(前任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第三届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编,《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副主编,《World J Psychiatry》等多个国际学术杂志编委。一直从事医学心理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长期为我国医学(临床)心理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牵头创建中南大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心理学博士点(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团队成员:苏林雁、唐建新、蔡太生、王建新、李敏、邓云龙、唐秋萍。
临床心理评估与心理干预方向建立了中国心理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与示范平台,其中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等。同时,完成了全国多中心的心理治疗量化研究1000余例、和心理治疗全程音像资料的病例质化研究,以及对心理治疗师本身的质化研究。主要内容已被国家卫健委直接采用,编成官方的《心理治疗规范》,并建立示范平台,结束了我国心理治疗没有技术规范的历史。同时,该技术也应邀入编由加拿大专家主编的《国际心理治疗手册》和《亚洲传统心理治疗》。举办每年一期的由湘雅名医示范的全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操作规范的技术培训。在临床心理评估与心理干预全国样本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评估的全国联合信息网络,并依托我们所研发的临床心理评估体系和常见精神疾病早期识别体系搭建一个面向全国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群众心理健康知识提供权威咨询平台,完善并推广以常见精神疾病早期识别体系为基础的精神疾病风险预测平台。牵头整合25家核心单位在心理治疗技术上的优势资源,培训和督导各类心理治疗技术的专业人才,优化组合各核心单位,选用最为常见的西方心理治疗技术与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技术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长时程的追踪研究,确定各类心理治疗的疗效,疗效指标包括基于临床心理评估体系的症状指标、人格、人际和社会功能指标以及认知功能及认知加工下的脑生理指标等。根据研究结果,规范各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流程,最后制定各类临床心理治疗技术的操作指南与行业标准。
成果 :近三年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姚树桥教授团队发现抑郁症患者对心理社会应激的状态性和特质性脑影像学标记物——腹内侧前额叶和楔前叶在心理社会应激状态下的激活可能是抑郁症的特质性特征,而背外侧前额叶和纹状体在心理社会应激状态下的激活可能是抑郁症的状态性(代偿性)特征。此研究结果已发表于精神科顶级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IF=14.119)杂志之上。姚树桥教授还主编了三本国家规划教材,分别为《医学心理学》第七版,《心理评估》第三版和《临床心理学》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