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情绪“过山车”?别怕,这里有超实用的“平复秘籍”
撰稿:彭艺霖 审核:刘帮杉
怀孕,本是一段充满期待与喜悦的旅程,却常常被情绪的起伏搅得心神不宁。从心旷神怡到忐忑不安、烦躁易怒,从欢天喜地到莫名低落、疲倦不堪,这些情绪的起伏,似乎成了孕期的“常客”。然而,亲爱的孕妈妈们,请不要因此感到困惑或孤单。今天,这篇文章将作为您的“情绪指南”,带您一同探寻孕期情绪波动的奥秘,并奉上一系列实用且贴心的“平复秘籍”。

一、孕期情绪为啥这么“任性”?
1、激素“搞事情”
怀孕后,身体里的激素就像被按下了“快进键”,雌激素、孕激素剧烈地变化,影响到大脑的情绪调节中枢,进而引发情绪的波动。想象一下,如果情绪是个“小船”,激素就是那“汹涌的海浪”,一不小心就把情绪的小船掀得东倒西歪。所以,孕妈妈们会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就哭鼻子,或者突然就火冒三丈,其实,这都是激素在“作怪”。

2、心里那块“大石头”
除了身体里的激素捣乱,心里也有不安的念头在作祟。担心胎儿会不会健康,分娩会不会顺利,自己能不能当好妈妈……这些担忧就像心里的“大石头”,压得孕妈妈们喘不过气来。再加上孕期身体的种种不适,比如恶心、呕吐、腰酸背痛,这些都让孕妈妈们的情绪更加“脆弱”。


3、周围环境的“推波助澜”
家庭里的矛盾、工作上的压力、经济上的担忧……这些外部环境的因素,就像在情绪的“火药桶”上又添了一把火。这时候如果得不到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情绪的“火山”会随时爆发。

二、稳住情绪,这些“秘籍”请收好!

1、自我关怀拥抱美好
1.1 正念冥想:给情绪按下“暂停键”
研究表明,正念练习能够有效降低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帮助孕妈妈们关注于当下,增加情绪的觉察力。正念冥想就像是给情绪的“过山车”按下了一个“暂停键”。你可以试试每天抽出10分钟,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闭上眼睛,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当杂念冒出来的时候,不要着急赶走它们,只是轻轻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1.2 情绪日记:和情绪来一场“深度对话”
准备一个小本子,每当情绪有明显波动的时候,就把它写下来。把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还有你当时的心情,都仔仔细细地记下来。过一段时间,再翻翻这本日记,你会发现情绪其实是有规律的。比如,每次和婆婆聊天后,你就会觉得烦躁,那下次就可以提前想好怎么应对,或者和老公商量一下怎么缓和一下气氛。这就好像是和情绪来了一场“深度对话”,让情绪不再是那个“隐形的敌人”,而是你能够掌控的“小伙伴”。

1.3日常疗愈:细微之处的“情绪糖果”
在孕期的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小事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情绪疗愈效果。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其实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能够帮助孕妈妈们在忙碌和变化中找到平静与安宁。比如,规律饮水不仅能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还能让心情更加清爽。出门散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阳光和新鲜空气是天然的情绪调节剂。哪怕只是在小区里绕一圈,或者去附近的公园散步,都能让你从忙碌和焦虑中暂时抽离出来,给情绪一个“透气”的机会。当然,好好休息同样重要。孕期的身体需要更多的休息来恢复精力,给自己留出一些“无所事事”的时间。躺在舒适的沙发上,盖上柔软的毛毯,闭上眼睛。这些日常小事,就像是一颗颗小小的“情绪糖果”,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只要用心去感受,就能在孕期的每一天都品尝到幸福和安宁的味道。

2、 家庭互动:和家人一起“打怪升级”
孕期不止是孕妈妈一个人的“战斗”,家人是你的“超级队友”。当烦恼来袭,不妨向家人倾诉,让情绪被看见、被接纳,那些原本尖锐的矛盾,也会在理解中逐渐软化。多去发现家人的付出,及时给予肯定。一句夸赞,一声感谢,不仅能认可他们的价值,还能让家庭充满正向的反馈,让彼此的关系在日积月累中愈发温暖。家庭的联结并非天生完美,而是通过这些细微的行动,一点一滴编织成一张温暖的网,守护着每一个成员。

三、听听她们的故事,也许你也能找到共鸣
1、小张的故事:孕期的温暖与支持
小张怀孕后,身体不适和情绪波动接踵而至。孕吐、腰酸背痛、水肿让她疲惫不堪,情绪也变得烦躁易哭。工作上,她担心失误被误解,一次被批评后当场落泪,回家后更是自责不已。
在一次产检中,医生建议她放松心情,尝试听音乐、散步等方法缓解压力。小张开始调整心态,主动和领导沟通,争取到工作上的调整;生活中,她加入孕妇交流群,和准妈妈们互相鼓励,还让丈夫帮忙分担家务。丈夫的支持让她倍感温暖,他陪着她上课、查资料,还为她按摩缓解水肿。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张的情绪逐渐趋于平稳。她深刻地意识到,在孕期,家人的支持就如同温暖的港湾,是她坚强的后盾。这份认知让她的情绪愈发平和。她开始慢慢接纳身体所发生的变化,不再抗拒,反而渐渐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好与奇妙。她开始享受孕期的这段时光,将它视作生命中一段珍贵而美好的经历,满怀期待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2、小李的故事:孕期的自我调适与成长
小李怀孕后,生活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她原本是一位忙碌的职场女性,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怀孕后,公司安排她调到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小李发现自己的生活突然变得单调乏味。没有了工作的忙碌,她每天在家无所事事,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心里空落落的。她开始怀念以前忙碌的工作,甚至觉得自己失去了价值。这种情绪在孕期的激素变化下被放大,她变得越来越焦虑。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李接触到手工编织,渐渐地,她在针线穿梭间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她用亲手编织的小物件为宝宝准备爱的礼物。她加入了线上和线下的手工编织小组,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们分享编织技巧,交流孕期心得,小李从她们身上汲取了无尽的力量和支持。
小李意识到,孕期并不是生活的暂停键,而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通过手工编织,她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重新发现了自我价值,也收获了家人及朋友满满的爱和支持。
四、专家来支招,为孕期情绪保驾护航
亲爱的孕妈妈们,孕期情绪的起伏确实会带来不少烦恼,但请相信,这并不是一场你必须独自面对的战斗。掌握这些“平复秘籍”,你就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孕期的各种情绪波动。家人的陪伴、朋友的关心,以及专业医生的指导,都是你坚实的后盾。放松心情,享受这段充满期待的孕期时光吧!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绪波动依然较大,或者出现了持续的情绪问题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那么,请不要犹豫,及时寻求精神心理科医生的帮助。我们特别推荐“彩虹妈妈计划”,这是一个为孕产妇量身打造的心理健康支持项目。
“彩虹妈妈计划”致力于为每一位孕妈妈提供全面而贴心的心理关怀。我们运用专业的心理筛查工具,深入评估心理压力、家庭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对孕期情绪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为每位参与的妈妈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方案,帮助你在孕期和产后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我们在这里,与你并肩前行,守护你和宝宝的健康与幸福。
参考文献:
1. Signs and symptoms of perinatal mental illness. https://maternalmentalhealthalliance.org/.
2. Pritschet L, Taylor CM, Cossio D, Faskowitz J, Santander T, Handwerker DA, Grotzinger H, Layher E, Chrastil ER, Jacobs EG. Neuroanatomical changes observed over the course of a human pregnancy. Nat Neurosci 2024; 27(11): 2253-60.
3. Window to the Womb - UK's Leading Nationwide Private Baby Scan Clinics. https://windowtothewomb.co.uk/.
4. Supercharge your Mental Health During Pregnancy: 6 Must-Try Tips for Happy Pregnancy. 2023. https://www.jammiscans.com/mental-health-during-pregnancy/.
5. Ullrich PM, Lutgendorf SK. Journaling about stressful events: effects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Ann Behav Med 2002; 24(3): 244-50.
6. Strengthening Relationships during Pregnancy and Beyond! Heidi McBain; 2022. https://heidimcbain.com/strengthening-relationships-during-pregnancy-and-beyond/.
7. Traylor CS, Johnson JD, Kimmel MC, Manuck TA.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on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and non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for reduction: an expert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MFM 2020; 2(4): 100229.
8. Xuemei Q, Shuyin X, Mohan M, Xing F, Xueqing N, Yan Z, Bangshan L, Lingjiang L. Differences in associations between family functioning and anxiou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nese women and their partners in early pregnancy. Bjpsych Open 2022; 8(5): e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