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的上网,让我们一起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

作者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精神病医院 王新枝   审核 唐颖



隔壁的老王夫妇又在骂他们整日窝居在网吧不肯上学的儿子小王了。
近年来随着游戏产业的兴起,有一部分孩子长期吃住在网吧,日夜上网,不洗漱、不上学,沉迷于网络中。
父母对其无法管教,整日依靠打骂来解决,但结果不但没有改变孩子们沉迷上网,反而适得其反,孩子们更加叛逆。
那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同龄人一样去好好学习生活呢?
原因是他们患了一种名叫“网络成瘾”的病。



什么是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反复持续的网络使用行为,具体包括失去控制,上网优先于其他活动,以及尽管出现负面影响,但仍继续持续或增加上网行为。
网络成瘾有什么表现?
1、对上网表现出强烈的渴求(比如过去一年内持续或反复长时间上网、反复回想网络场景、对于上网表现出明显的期待等行为占据了患者日常大部分时间;
2、一旦停止或减少上网行为后会出现坐立不安、失眠、烦躁易怒、悲伤、焦虑、、双手颤抖、不思饮食、注意力不集中、发呆等现象。严重时甚至可能会采取自残或攻击手段。
3、上网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
4、无法控制上网的频率、时长和强度;同时因为上网对其他爱好丧失兴趣,上网是第一位的,表现孤僻懒散,有些成瘾的孩子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变化,对周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甚至发展到对亲人也冷漠无情,不肯有任何交流。
5、因上网的问题而向家人、朋友撒谎。
6、用上网逃避现实问题或缓解负性情绪(焦虑、悲伤、紧张等)。
7、上网危害到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常表现为频繁逃学、挂科、不合群、孤僻、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此外还会同时导致吸烟、饮酒、吸毒等其他成瘾行为的发生。
网络成瘾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1、一些成瘾孩子表现为情绪极易失控,若父母强制管控手机、电脑便会诱发其强烈的情绪爆发,做出冲动、毁物等激烈反应,甚至萌生打人或自杀想法和行为。
2、成瘾疾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此类疾病具有明显的复发性,在一段时间内已经明显减轻或被较好控制后,仍然可能会因为负性情绪或应激事件的发生而反复发作。比如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指责等。
3、长期沉迷网络导致孩子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进食过多而活动过少导致肥胖、免疫功能下降;除此之外也会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活动迟钝,以及学习障碍、家庭关系恶化等。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络成瘾?
1、营造舒适和谐的家庭氛围,家是生命的摇篮、人生的港湾和归属地。是即使犯了错误也可以得到宽容的地方,要让孩子在家中能够容易地感受到父母的亲情,时常表达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有被关爱的感觉。需要经常组织游戏、体育活动或外出旅游,进行情感交流。
2、和孩子平等对话,尊重孩子,开诚布公、互相尊重地与对方交换自己的立场,而不是简单地将家长的意见强加于孩子,并且打骂。
3、培养孩子爱好,转移兴趣点。当孩子沉迷网络后,家长不应采取放任或暴怒的极端方法,而应以包容的态度。可在生活中对孩子的一些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对其不良行为进行淡化,对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针对性的把他们对上网的兴趣扭转到生活和学习中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逼孩子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自觉坚持、乐于参与,并从中培养韧劲和耐性,充分发展个性。
4、了解网络,关注孩子的上网行为。用合理方式管控孩子上网时间:结合孩子的个性和爱好合理引导、正确干预;家长和老师同心协力、必要时联合心理医生尽早干预。
5、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流,迷恋上网的孩子通常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愿与人交流,对网络以外的事物反应冷淡。家长可让孩子参加夏令营等同龄人团体,让他们在无法接触网络的环境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试着与人交际,尝试体验网络以外的同龄人群游戏的乐趣,使孩子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摆脱出来。
6、对具有攻击及自杀行为的网络成瘾的孩子,家长应及时带其至精神心理医院进行药物、物理及心理治疗。
总之网络成瘾者很需要社会功能的修通,这里面往往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长期关心和支持。在共同的努力下让他们能脱“瘾”而出。
参考文献:
1. Association AP.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ublishing (2013). 2013.
2. Organization WH. WHO Releases New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 11). 2018; Available from: https://www.who.int/news/item/18-06-2018-who-releases-new-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11).
3. Bonnaire C, Liddle HA, Har A, Nielsen P, Phan O. Why and how to include par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s presenting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J Behav Addict. 2019 Jun 1;8(2):201-212. doi: 10.1556/2006.8.2019.27. Epub 2019 May 31. PMID: 31146552; PMCID: PMC704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