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快死了,急诊医生却说我身体没事
作者郑春美、苟东平
小刘是一名奔三的上班族,走进焦虑抑郁门诊,告诉医生: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为自己拨打了两次120急救电话。一次在开车的时候,一次在下班后的晚上,突如其来的胸闷、心跳加快、紧张出汗,感觉喉咙被堵住,喘不上气,感觉自己快死了。我自己拨打了120,在被送到医院后(约10多分钟)症状就慢慢减轻了。经过急诊科医师抽血、拍片、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我被告知心脏、甲状腺、血糖等没有问题。因为这两次的事情,我现在是心有余悸了,很担心这个情况会再次出现,不敢一个人开车,不敢一个人去离家远的地方出差。医生,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我是不是得了精神病?
经过精神科医生详细的面诊以及专业全面的检查,最终考虑是“惊恐障碍”。
什么是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是焦虑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惊恐发作、预期焦虑、回避等。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伴随显著的社会功能损害。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3倍。2019年发布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惊恐障碍的年患病率为0.3%,终生患病率为0.5%。
惊恐障碍有哪些表现?
特点:莫名突发惊恐,随即缓解,间歇期有预期焦虑,部分患者有回避行为。
1、惊恐发作:是惊恐障碍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突然、快速地出现强烈的害怕、恐惧、紧张不安,严重的会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常常会伴有一些身体的不适症状,如心慌、心悸、呼吸困难、头晕、出汗、发抖、手脚发麻、窒息或哽咽感等。通常持续时间在1小时内可自然缓解,但不久可突然再发。发作过程都能全部回忆。
2、预期性焦虑:发作的间歇期,虽然日常生活基本正常,但是会心有余悸,担心害怕再次发作。
3、回避行为:因为会担心再次发作而得不到及时救治,所以会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敢独自外出等。
如何应对惊恐障碍?
1、自救
(1)做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气,嘴巴吐气,让你的身体进入放松状态。当你吸气时,通过你的鼻子慢慢地吸入空气,并且感觉到你的腹部和胸部如何随着空气的进入而轻轻升起;展开你的肺部,填满所有可用的空间。然后,通过鼻子或轻闭的嘴慢慢地呼出气体,确保吐气的时间比吸气长。这个腹式呼吸可以重复多次,直到症状缓解。
(2)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
(3)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的身体没有问题,这只是焦虑发作,马上就会过去”。
(4)向朋友、家人电话求救。
(5)积极至精神卫生科就诊。精神卫生科采取的主要治疗措施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①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如文拉法辛、舍曲林等;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劳拉西泮等。药物治疗需要规范治疗,遵医嘱,症状控制后需要巩固治疗,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以防反复发作。
②心理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辅助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应用非常广泛。
2、家庭护理
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正确对待工作、生活的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