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解家人的痛苦,我只有一起共赴黄泉——扩大性自杀

作者 张倩倩、吴国伟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2023年在人们一起携手迎接新年之际,抑郁症的魔爪仍无情地伸向无辜的家庭,每年自杀事件层出不穷,自杀已然成为中国第五位重要的死亡原因,是15~34岁人群首位死亡原因。

        扩大性自杀更加触目惊心,造成的卫生负担更大,对家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更严重。

        扩大性自杀又称怜悯性杀亲。

        自杀者在严重的情绪崩溃状态下,感到困难重重,无比绝望,有强烈的自杀企图,并决意以自杀摆脱痛苦,但是想到自己的亲人活着“也很痛苦”,为了帮助亲人解脱,常将自己最亲的人杀死后再自杀[1]。

        扩大性自杀虽然常见于有严重抑郁情绪的人中,并不是抑郁症患者比平常人更危险,更多时候抑郁症患者陷入深深自责中,对儿时捡到一毛钱没上交都后悔不已,认为自己犯了罪,要忏悔要赎罪,极端情况下会去自首。

        那我们怎么做才能及早发现扩大性自杀的苗头呢?

        研究发现心理和社会因素非常重要,无论是精神障碍患者还是平常人,如果存在较长时间的抑郁情绪,会增加自杀的可能性。

        应该及时发现他们的抑郁情绪并积极治疗,家人要始终关心理解他们,不要认为他们“矫情”和“脆弱”,挺一挺就好了。

        如果突然遭遇急性应激事件,如大地震、至亲突然去世、被强奸,对当事人是一种极大的考验,他要快速调整原来的生活状态来应对目前的遭遇,如果适应不良则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孤独感,从而萌生自杀想法。

        长期忍受慢性的心理压力对自杀起到累加效应,如长期夫妻感情不合、孩子学业压力、经济压力、身体病痛等,在别人看来似乎司空见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从而没有当回事。

        当事人长期没人理解和安慰,内心的委屈和痛苦与日俱增,等到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的时候自杀危险就出现了。

        我们该怎么帮助有自杀危险的人?

        第一,关心照顾他们,多倾听多理解,及时寻求专业精神(心理)医生的帮助,恢复心情。

        第二,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改善患者的情绪和不良的认知观念,打破僵化的认知模式,一起应对急性应激事件,即接受不能改变的。

        第三,配偶和家人多多支持患者,相信自己的能力,与家人一起去解决不愉快的生活事件,改变可以改变的。

        第四,宽容对待自己,不要苛求完美,允许自己犯错,悦纳平凡的自己,好好爱自己。

        附:心理干预热线(12320,0731-85292999)

        [1]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