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可以考虑看精神科?
作者黄兢、吴国伟
在人们的过去的印象中,精神科就是被铁窗包裹的隔离地带,跟“疯疯癫癫”的病人打交道的精神科医生,被认为“异常强悍”,以至于有人长期遭受心理痛苦,也万万不敢踏入医院求助精神科医生,总是错误地认为,只有得了严重的“疯病”才会看医生,结果延误病情,甚至……到了自杀的地步。
精神科果真是这样么?我们精神科医生到底能帮助哪些人?敲黑板啦,接下来,要逐一列举的16个故事(这都是我和同事们遇到的各类来访者),如果大家遇到,就可以考虑来找我们精神科医生咨询了。(PS:大家不要对号入座,只要你的工作、生活或学习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偶尔不开心也是常态,所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故事一:
快过年了,王小林(化名)忙忙碌碌了一年要写年终总结了,才发现没什么大业绩值得炫耀。
生活,还是平淡一如既往,王小林感觉心情差,没有冲劲,勉强应付工作,身心疲惫,吃不下,睡不好,连喜欢打的麻将也三缺一了。
想哭,觉愧对家人,有强烈的负罪感,认为自己犯了大错,看不到前途,一片黑暗,甚至有时感觉要崩溃了,想自杀……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抑郁症。
如果把林林总总的精神障碍比作一个江湖,抑郁症可谓一大,在死亡率和疾病负担率方面一直稳居第一把交椅。
这一点,连众多名人也不能幸免,很多人都曾经患过抑郁症,不过他们都是抑郁症的斗士,为人们带来了抗抑郁的丰富经验。
故事二:
和王小林不同,刘大力(化名)想大干一场,整日神采奕奕,干劲十足,要搞大项目,甚至要造福全人类,无比自信,周身都会闪耀着万丈光芒。有时认为自己有超能力。
他对城市的规划指点江山,对插队的人横加指责,脾气变得火爆。整天有参加不完的活动,但都虎头蛇尾,没有一项工作顺利做完。胃口增大,睡得少仍精力旺盛,讲话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对人热情,花钱大手大脚,甚至无故送人贵重东西。
这是躁狂发作了,与抑郁症表现相反,需要精神科医生开些情绪稳定剂稳定情绪。
故事三:
这半年来蔡女士心里总会感到烦躁不安,胸口有时像堵着一块大石头,喘气困难,心像悬着一样。
渐渐地,头变得昏昏沉沉,经常隐隐发痛,有时坐立不安,出冷汗,肌肉紧张酸痛,喜欢叹气。
无故担心家人,担心自己的事业,担心自己的身体,遇到事情喜欢往坏处想,惶惶不可终日。
有时突然感觉“心脏病”发作了,恐怖的濒死感袭来,马上叫人送急诊,结果看到急诊医生就好了,做的心脏检查没问题。以致后来隔三岔五去急诊,连急诊医生都认识她了。
这是目前中国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焦虑症,患病率将近5%,毫不夸张的说目前我们处在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即使没有患焦虑症,也还是经常有焦虑情绪。精神科医生可以使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联合心理治疗来控制焦虑。
故事四:
丽丽总是控制不住做重复的动作,如反复检查门锁好没有,不放心再回来检查一遍,心里默念事不过三,又检查一遍,还是不放心,从路上返回来再次检查,以致上班迟到。
反复想同一类事情,反复纠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反复询问别人同一个问题。洗漱时间延长,从以前的半小时延长到2小时,洗得全身脱皮还是担心不干净。心里清楚以上的重复真不必要做,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耽误时间,每天忙忙碌碌,异常痛苦。
这是强迫症的表现,需要精神科医生应用抗抑郁药物结合心理治疗。
故事五:
关总近几年十分惜命,重视身体健康,认为自己得了病,浑身不舒服,有时有奇怪的感觉又说不出来,不是腿疼就是腰疼,或者心脏病要发了。
人生的重点已然是辗转多个大医院做检查、治疗,今天治好了腰,明天脑袋不舒服,继续做检查、治疗,即使医生对他保证身体没有大问题,不必要再做检查了,关总仍然不放心,固执的认为身体生病了,认为检查仪器不好,没有检查出来自己的病。
这是躯体形式障碍,主要使用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
故事六:
一位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女强人,慢慢不敢出门,最后辞职专心相夫教子。
问起原因竟然是因为害怕出门,特别是害怕到公共场合和人多的地方,不敢乘坐汽车,不敢去商场逛街,不敢坐电梯,一到这种场所就呼吸加速,心怦怦跳,面红耳赤,担心自己失控时没人救自己,因此不敢独自出门。
这是广场恐惧症,可以使用抗抑郁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联合心理治疗。
故事七:
小强工作多年一直没找女朋友,家人催婚催的急,小强才吐露心声:我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尤其见到女生还没说话就结巴了,脸红,不好意思看别人。在陌生人面前特别拘谨,不自然,生怕自己表现不好被别人嘲笑,紧张到会临时跑掉,拒绝见人。公司年会不敢去参加,在人多的地方不敢吃东西,不敢说话,十分难受。
这是社交恐惧症,可以使用抗抑郁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如果在演讲前一个小时十分紧张,可以口服1-2片心得安(普萘洛尔)缓解焦虑,效果非常好。
故事八:
老公对小薇很好,细致入微,但小薇像林黛玉附身一样,在老公面前咳嗽了几声就发作了,浑身发软,慢慢倒在地上,闭着眼睛,呼之不应,但是心里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等大家七手八脚送小薇到急诊室时,一袋盐水还没挂上就“醒了”,做了常规检查都没问题,过了半小时小薇恢复如初。
以后会不定期发作,不发作时如常人,发作之前多因心里不满意或跟老公怄气,有人在场时发作,独自一人时反而坚强,从此老公对小薇更加关心了。
这是分离转换障碍的常见表现,旧时称歇斯底里症或癔症,主要采取心理治疗如暗示治疗。
故事九:
兰芝因怕同学笑话自己胖拼命节食,二八年华体重只有30多公斤,严重时连例假都不来了,仍然觉得自己胖。
整天不想吃东西,面色蜡黄,骨瘦如柴,不能继续上学。家人看她太瘦鼓励她吃东西,兰芝仍然没胃口,吃点东西会偷偷催吐,每天加强运动,保持身材。
这是神经性厌食,几乎全部发生于年轻女生中,主要恢复体重,加强心理治疗,辅以抗抑郁药物。
故事十:
炎炎十分想大吃一顿,缓解一下压抑的心情,可是吃了这顿还想吃,有强烈的进食欲望,一直吃到嗓子眼。饱餐一顿后有强烈的负罪感,开始担心身体发胖,于是抠喉咙催吐,陷入这样一个循环,每两三天暴饮暴食一顿。
长期暴饮暴食后催吐,发现喉咙发炎了,手上长了茧,心情倒没改观。
这是神经性贪食,可以服用抗抑郁药物结合心理治疗。
故事十一:
老张失眠好几年,睡眠马马虎虎。这几个月几乎天天失眠,每到晚上担心睡不着,结果躺到床上愣是几个小时才迷迷糊糊入睡,还没开始酣睡就醒了,大半夜独自醒着好孤独,只好继续睡,也只是迷糊到天亮。哎,又开始了一天,白天没精神,天天顶着黑眼圈。
这就是人人都听过的失眠症,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小剂量抗抑郁药,进行心理治疗。
故事十二:
一场车祸后彭彬活了下来,家人却离他而去,彭彬除了思念家人外,整日担惊受怕,不敢回想车祸场景,对类似的灾难现场也绝对回避。但是晚上好不容易入睡了,可怕的场景又闯入梦境,这样的噩梦经常使胡建惊醒。见到亲人的遗物触景生情,心里痛苦。彭彬对以往喜欢的事情不再上心,做事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发脾气,疏远关心他的人,对未来失去憧憬,感觉麻木。
这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汶川大地震后人群的反应类似,主要以抗抑郁药物结合心理治疗。
故事十三:
任旺家拆迁后有了一大笔拆迁费,于是出手阔绰的任旺终于找到了一种使人快乐的东西--毒品,从此一发不可收。吸食毒品时虽有一定的快感,所谓腾云驾雾感、全身电流传导般的快感,但数小时之后是更痛苦的体验,如巨大的空虚感、孤独感,全身乏力、沮丧,身体上有异常的蚂蚁爬行感,严重时出现尿失禁、抽搐、出血、昏迷甚至死亡等,一见毒品误终生。
这是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至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烟酒槟榔不离身的人士,也建议看精神科,医生根据不同种类的物质成瘾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
故事十四:
小文毕业后本该是大展宏图的年纪,却整日窝在家里打游戏,打的天昏地暗不亦乐乎,忘记吃饭、洗澡和运动,父母苦劝他出去走走不听,劝他出去找份工作不听,劝他找个女朋友也不听。小文心里只有游戏,每天能连续打游戏20个小时,日常生活一塌糊涂,不与父母交流,更不会联系同学朋友,如果父母干扰你打游戏则大发雷霆,骂人摔东西甚至打人。
这是目前常见的网络成瘾,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
故事十五:
周涵发现自己变得耳聪目明,经常独自一人时听到别人的讲话声,或者脑子里有声音,一般是关于自己的坏话,捂上耳朵也无济于事。严重时声音会命令周涵做危险的事如自杀或打人,而周涵会乖乖就范。
他感觉周围的环境突然变得怪异、不安全,周围的人看自己眼神不对劲,对自己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内心恐惧,有一个集团在暗中害自己,跟踪和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甚至能读心,令周涵赤裸裸一个人孤立无援。
告诉家人后他们反而认为周涵在说谎,于是周涵怀疑家人也加入了他们,不敢吃家人做的饭,晚上不敢睡觉,白天锁好门窗绝不出门,或者找合适的时机外逃。
周涵认为妻子有外遇,搜罗蛛丝马迹对质,限制妻子外出,只要跟妻子说过话的人都有嫌疑。
渐渐的感觉身体沉重、发紧,活动不灵活,可以保持一个固定姿势长达几个小时不动,更有甚者,睡觉时不用枕头,头悬在半空,不语不动,不吃饭,不上厕所。
这是精神分裂症,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一定要来看精神科医生,通过抗精神病药物辅以心理治疗进行全病程管理。
小伙伴们,以上是我们工作中的常见情况,可以考虑看精神科医生。不禁有人要问,这些都很严重么?必须要吃药么?答案是否,因为精神疾病也有程度轻重之分,一般轻度疾病我们可以做心理治疗,俗称“话聊”,不会做心理治疗的精神科医生不是好的心灵导师。只有中重度疾病才考虑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治疗方案会充分跟患者及家属沟通。大家还觉得精神科可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