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真的是叛逆孩子吗?
湘西自治州精神病医院 龚小兰
审核 丁闪
一位忧心忡忡的母亲领着她的孩子来我的诊室咨询,她的孩子坐在诊室低着头一言不发,这位母亲焦急地控诉着她的孩子不愿意读书,整天待在家中看手机,进食减少,也不与人交流。父母强制收走孩子的手机,孩子反应很强烈,在家发脾气、打砸家中的物品,甚至动手推搡父母或绝食来抗拒父母收走手机。父母没办法只好妥协,把手机还给孩子,孩子还会一天吃一到两餐饭,洗漱需人督促,其余的时间就是看手机和睡觉,父母感觉手机就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是孩子的一切,孩子不能离开手机,离开手机后就活不了似的。开始他们认为孩子到了叛逆的年龄,只是叛逆的表现,过一段时间就会好些,没有重视。渐渐地他们发现孩子情绪越来越不稳定,以前他们督促孩子洗漱时孩子没有什么情绪,被动去做,现在他们只要跟孩子开口说话或敲响孩子的房门,孩子会暴跳如雷,他们这才意识到孩子有问题。他们很担心孩子这样下去会耽误学习和青春,将来一事无成,还会患上精神疾病,故来就诊。
孩子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吗?真的是叛逆吗?其实不是,通过交谈得知,孩子患有青少年情绪障碍。孩子诉说他情绪不好已经很久了,他不知道怎么来倾诉自己的情绪,对什么也不感兴趣,不愿读书、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更不想参加任何学校组织的活动,就是觉得玩手机和睡觉能给他带来短暂的快乐,因而通过玩手机来回避读书。渐渐地他觉得玩手机也不能缓解他的抑郁情绪,于是他控制不住发脾气,觉得发完脾气后情绪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发于青少年群体的精神心理疾病,多表现为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厌学、不愿与人交谈、不愿参加社交活动、自我封闭、喜欢独处、无故紧张和担心、容易发脾气、有时打人、乱砸物品,有一过性的自杀想法,经常伴有自残行为,比如通过伤害自己躯体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上述表现为持续性,中间没有缓解期,即使有时会好一些,但是从来没有完全正常过。
治疗上通常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方法。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因素,包括青少年时期存在的认知、心理、青春期的情绪。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疗法、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疗法、系统性家庭治疗、人际关系治疗以及放松疗法等。还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几点上床入睡、几点起床,要设定生活、工作当中的小目标来加速缓解抑郁情绪。药物治疗可选用氟西汀、舍曲林等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必要时可短期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片、艾司唑仑片等助眠治疗。
下面介绍6种放松疗法:
第一种:呼吸放松调节法,慢慢地吸气,吸气的过程中感到腹部慢慢地鼓起,到最大限度的时候开始呼气;呼气的时候感觉到气流经过鼻腔呼出,直到感觉前后腹部贴到一起为止。
第二种:音乐调节法,应该因人、因时、因地、因心情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音乐来控制情堵状态。
第三种:理智调节法,分析事情时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当发现事情的积极意义时,消极情绪就可以转化为积极情绪。
第四种:暗示调节法,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来松弛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使消极情绪得到缓解。
第五种:升华调解法,把像痛苦、怨愤、嫉妒等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动,即“化悲痛为力量”。
第六种:运动宣泄调节法,通过跑步、打球、游泳、旅游、瑜伽、打拳等方式来宣泄情绪。如某公司专门安排了一个房间,在房间里放着沙袋,当职工感到郁闷、压力大时,就可到此房间对着沙袋,拳打脚踢一阵,发泄完了,心里感到平衡了,再回岗位继续工作。
孩子经过药物、心理治疗等3月余,情绪稳定,没有动不动就发脾气、砸东西的情况了,能有效与人交流、放下手机去学校读书。
因此孩子出现厌学,爱上玩手机,频繁发脾气或频繁出现冲动行为等,不要一味想到孩子到了叛逆期是叛逆的表现,冷处理等待孩子自身调整恢复正常状态,请家长朋友们警惕孩子是否患有情绪方面的问题,请及时就诊,以免走人生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