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和毒品成瘾性疾病方向
牵头人:郝伟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湘雅名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局(INCB)第一副主席,WHO社会心理因素、成瘾行为与健康合作中心主任。世卫组织药物依赖与酒精问题专家顾问委员会(世卫组织药物依赖和酒精问题专家咨询小组)委员、世卫组织西太区控制酒相关危害战略实施国家联系人(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减少酒精相关危害区域战略实施国家联络点)、亚太酒精与成瘾研究学会教育委员会主席(亚太酒精和成瘾研究学会教育委员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前会长等。
主编、参编著作30余本,其中主编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精神病学》(第4~8版)。主持国际、国家项目课题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973课题、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十一五”支撑项目、“十二五”支撑课题、CMB项目、WHO以及NIH课题等。在药物、酒精滥用流行病学、戒毒中药临床、戒毒后康复、成瘾的生物机制研究方面,在国内外均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参与国际精神疾病成瘾相关障碍分类与诊断纲要的制定工作。目前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论文60余篇, 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团队成员:丁玉强、李乐华、刘铁桥、刘昭前、李家大、周亮、周顺科、谌红献、向大雄、邓奇坚、向小军、廖艳辉、张晓洁。
酒和毒品成瘾性疾病方向历经三代26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国内成瘾临床研究领域的"领头羊",也是自1994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西太平洋地区唯一的"成瘾行为与健康合作研究中心",作为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会长单位,与国内成瘾医学研究领域的各级机构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联系,并成立了"成瘾医学研究联盟"(38家单位构成),建立全国首家"成瘾医学联盟及大数据研究平台"。主要在我国成瘾性疾病流调,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心理综合干预模式研究,以及临床诊断、治疗和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影响较大的成绩。组织编写成瘾医学教科书,主持卫健委项目阿片类、酒精相关障碍诊疗指南。参与国际、国家禁毒政策咨询与制定,参与国际分类ICD-11药物使用相关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修订。临床大数据库与临床研究协作中心的建立已经初见规模。在科研过程中对研究参与单位进行成瘾性疾病的诊断思路及相关技术培训,指导协助制定相关疾病的诊断体系和思维,提高参研单位医务人员诊疗服务能力。
成果:劲三年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廖艳辉教授首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基于智能手机的"快乐戒烟"(短信戒烟)项目对中国吸烟人群的戒烟具有明确效果,可将戒烟率从4%-12%提高至11%-26%,并减少继续吸烟者的每日吸烟量。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综合期刊《PLOS MEDICINE》(IF=10.5)杂志之上。
2018年郝伟教授主编《苯丙胺类兴奋剂相关障碍临床诊疗指南》,该指南以规范性、循证性、科学性与操作性为最基本的原则,结合物质滥用学科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以及临床实践经验,系统全面的介绍了甲基苯丙胺类兴奋剂相关障碍的临床诊疗与治疗康复措施。主持修订国家卫建委委托的《医疗机构戒毒治疗科基本标准(试行)》和《戒毒医院基本标准(试行)》;至2018年郝伟教授已连续五年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精神病学》第四到八版;
临床技术研发与推广方面:谌红献教授领衔湘雅成瘾医学团队加强与国内各级禁毒和戒毒部门、机构及团体合作攻关,积极参与公安部和司法部组织的禁毒和戒毒科研,主持了"合成毒品的三维诊断研究"和"新型毒品滥用人群的HIV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湖南现场"等科研多项;致力于解决戒毒场所合成毒品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治问题:专门为强制隔离戒毒所编写了《戒毒康复治疗指南》,并建立"强制戒毒医疗群",为强制隔离戒毒所及时提供医疗咨询与指导;在国内共举办和督导戒毒专业培训30余场、参加人数>2000人,出诊150余次、诊治>3000人。瞄准成瘾科研前沿,联合心景科技公司研发了"虚拟现实戒毒康复系统"和"虚拟现实酒瘾评估和康复系统",将VR与线索暴露疗法(CET)相结合,VR的线索暴露, 融合近端及远端场景线索的复杂虚拟线索环境, 为吸毒者提供具有更好的生态效度的治疗方法, 以及标准化的系统治疗平台。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批准一项,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虚拟现实戒毒评估与康复系统,专利号:201811328465.4,2018-11-09)。目前正联合望里科技开发"人工智能网瘾评估与戒断康复系统"。
科技成果奖励方面:自主研发并推广运用以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无缝连接"综合干预戒毒模式,显著降低了复吸率(下降了34.5%)和吸毒的社会危害(犯罪率下降30% ,就业率提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