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丘脑-皮质神经环路重要研究成果
来源: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近日,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蒲唯丹副教授和吴国伟主治医师所带领的青年科研团队在精神分裂症神经病理学机制研究上取得连续的重要研究进展。继2021年4月在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的期刊(JAACAP, 影响因子8.829)发表了前期研究结果“早发型精神分裂症青少年中异常丘脑皮质回路”后,该团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精神分裂症的工作记忆缺陷相关的前额丘脑和感觉运动-丘脑回路之间的不平衡” 于近日以原创性研究在线成果发表在精神分裂症 Bulletin( doi: 10.1093/schbul/sbab086),精神分裂症公报是全球精神分裂症研究领域的期刊之一(影响因子9.306)。吴国伟主治医师为论文独立第一作者,蒲唯丹副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重性精神障碍,其病因学与病理学机制至今未明。除了严重的症状表现外,认知功能受损也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尤其以工作记忆功能受损最为突出。本研究首次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工作记忆任务时发现了丘脑-皮质神经环路(thalamo-cortical circuit)的异常连接特征。研究发现,与静息状态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执行工作记忆任务时,同样表现出丘脑与感觉运动皮层的功能连接增强,及与前额叶-小脑高级功能区的功能连接降低。同时,丘脑-皮质神经子环路的异常增强和降低均与工作记忆功能障碍显著相关,且这一神经病理特征在未服药和服药患者中同时存在,提示目前的抗精神病药物对丘脑-皮质神经环路异常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成果首次证实了丘脑-皮质神经环路的功能损害与精神分裂症工作记忆功能障碍有关,进一步揭示了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受损可能的神经病理机制,并为寻找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潜在的神经环路治疗靶点提供了线索。
在刘哲宁教授和薛志敏教授的指导下,本团队近期集中于精神心理疾病丘脑-皮质神经环路病理机制的科研攻关,2020-2021年期间,先后在该领域权威期刊期刊期刊该团队长期从事精神心理疾病的神经病理学机制研究,蒲唯丹副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在本领域权威杂志